券商是什么

券商是什么

admin 2025-04-16 科技 6 次浏览 0个评论

  

  作者:财智过人

  来源:知乎

  问题:

  最近被月入十万,难吗? - 创业、成为月收入几万的年轻女性是什么体验? - 生活等问题刷屏。

  诸如此类的知乎上很多,回答月入XX万的答主们也主要是在工作领域内赚钱。但是我看一些文章说大多数有钱人都是通过投资实现财务自由,或者实现财富增值的。身边也有创业的朋友表示35岁就会退休,靠资产增值实现天天葛优瘫的梦想。

  所以,作为一个穷逼,我想问问年薪百万的人是怎么投资的?有什么可以供大多数人借鉴的经验么?投资方向?需要学习哪些基本的投资知识。

  财智过人的回答

  很多人说,知乎上“千万满地走,百万多如狗”,年薪百万的那么多?有那么容易?有人看那些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说,你看,银行行长才100多万!

  对此我只能说,夏虫不可语冰。你只吃过馒头,就觉得包子已经是最好的了,就是这个觉悟了。没见过,只能说明见识少,你赚3000块,当然不可能认识赚100万的。其实100万多么?年薪100万,大多说的是税前,税后剩下的没有那么多。以月薪8万算,每月能到手的就5万多,算上奖金,一年到手的也就是70-80万,在北京好的地段,只能买10几平米的房子。

  今天主要讲一些身边人的例子吧,希望能有一定参考的价值。

  先说明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吧,否则别人可能会说,你有什么资格谈年薪百万?

  我目前的工作相对稳定,年薪40W,有奖金和股票分红,全算下来60W左右,在北京有一套房。投资上做了一些保险、银行理财、P2P,有一些手机理财平台的产品,前些日子刚刚买了一只美元FOF。虽然我和题主说的年薪百万还有一定差距,不过我的同事,以及认识的朋友,很多已经到了年薪百万这个水平,这个话题我来说说也不算差的太远吧。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年薪百万也分几种:

刚刚达到百万年薪的,一般资产在百万以上,最多几百万;

已经持续几年能赚到年薪百万以上的,大概的资产在几百万到千万。

  我们探讨后一类,因为他们的收入相对稳定了,更能代表年薪百万这个人群。

  年薪百万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从我平时接触以及看一些数据的情况来看,一般包括这么几类人:

  第一类人:企业高管,个别高收入行业的话在一些中层以上的岗位,也可以符合这个要求,比如华为?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还有很大差异的,一线城市中高层管理人员年薪百万可以说一点都不稀奇,三四线可能就很少见了。常见的行业包括金融行业、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等。

  

  这个图上面的这些公司,我只想问一句,你们还招人吗???

  第二类人:专业型人才。其实各个行业中最顶尖的专业性人员,以及高管人员基本也都能达到这个收入水平,比如律师、医生等。包括一些行业的销售岗位也是吧,比如我下面要提到的一个朋友的理财师,以及一些公司的同事,年薪就比我高,汗颜,人家很多才不到三十岁……

  前两类人,大多属于高知分子,当然不排除一些特殊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整体上,这部分人知识水平较高,甚至可以算作是同一类人。

  第三类人:企业主,或者说小微企业主、私营企业主。因为大中型企业的老板基本不在年薪百万这个行业,是在更高层面的收入水平了。正如上面提到的,如果收入差距太大,相信参考性就会打折扣。但是这里面差异性很大,有的是海龟高知老板,也有的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老板。

  这里补充一下,咱们国家对小型、微型企业是有规定的,比如,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以内的就叫小型企业;再比如,餐饮业的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以内的叫小型企业,房地产行业企业年营业收入5000万的就叫小型企业。

  其他的类型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这里就不说了。接下来直接举例说明:

券商是什么

  A君:初中同学,今年32岁,在我老家那边他算是比较典型的“富二代”,毕业后就进了家族企业,后来成为家族企业下面一个子公司的经理,主要承接母公司给的一些业务,也外面开拓一些业务,一年的净收入在一般在一两百万左右,有的时候能更高一些(父子俩算的还蛮清楚的,也许是新时代富一代和富二代比较好的相处方式吧)。

  B君:原单位领导,也是我的大学校友,比我高两届,35岁,在大学同乡会认识的,很多年的朋友了。他现在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的VP,年薪应该在300万左右(差两年,如此大的差距…)

  C君:我一个同事的大哥,今年已经有44了,基本快跟现在大多数90后职场新人的父亲差不多年龄了。他的事情我基本都是从我同事嘴中得知的,这位大哥,高中没读完,就到北京打工了,从临工干起,奋斗了二十多年,如今自己开了一个跑运输的公司,一年能赚三五百万。做生意和给别人打工不同,每年会有一些浮动,不过还好浮动不大,基本可以拿这个数字来参考吧。

  我选这三位,是因为他们比较有代表性:

A君是富二代,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而且是企业主(虽然还处于待接班的过程中)。

B君是企业高管+专业人才(因为他是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

C君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主,而且从事的行业也是最基础的行业,技术含量不高。

  接下来我说一下这三个人的投资情况:

  

  A君以前对理财的需求很弱,除了偶尔炒炒股,还有一段时间他玩过期货,但运气比较差,基本没赚过,后来他爸不让他玩了。别的理财方式他都嫌太麻烦,也嫌赚钱慢。你们知道,富二代也好,创二代也罢,都还有这个问题,钱毕竟不是自己赚来的,所以在年轻时或者刚刚接触家族事业时候,往往对钱不是很上心,因为从小就不缺钱。

  但是他从去年开始变化很大,接触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多了,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了,自己也有孩子了,他开始从半工作半玩到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对钱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前几天听他说,他看中了香港保险,他想给孩子买点保险,也买了几支基金作为孩子出国留学的教育金。

  有一次回家聊起来,他跟我说,现在他们家里公司的盈利在下降,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以前毛利能到10几,现在连10都很难。所以他听人建议开始做一些投资,我家那种小城市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财富管理公司,他被劝着买了一些私募股权产品,时间都很长。

  (多说一句,关于企业未来是继续做实体还是做私募股权,上半年刘永好和郭广昌的一次讨论我比较认同,如果以前做的行业未来不好做了,或者企业家本人有投资天赋和能力,是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投资的,这也是很多企业现在考虑,并且在进行中的。)

  现在他基本算是刚刚入门吧,做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手里有一些股票、保险、基金、信托,他说,现在懂得不多,听人家说什么好就买点,也不太懂得配置,反正就是每样买一些,他起码知道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B君算是我身边的朋友中,理财投资意识最强的人了。早在大学的时候,他就参加过校园炒股大赛。不过,他工作后倒是很少炒股,我还开过他玩笑,没想过当个中国股神之类的?他说,他在股市中投的钱从来没超过30万,现在更少,只投几万块钱。A股赌的成分太大了,普通老百姓别说股神了,不赔钱就算赚了。

券商是什么

  他比较热衷于各类理财产品,从十多年前就主要买公募基金,有几只当初定投的基金到现在还持有着,据说早就翻几倍了。当然,有赚有亏,他很看得开,投资就是这样的。

  后来,随着他的收入越来越高,他就开始买更多高起点的理财产品,像什么券商小集合、大集合,信托,还有一些好的保险理财、银行理财,他都买过。大约是在10年、11年左右,他买信托还跟我推荐过,那时候信托很火,收益都在10个点以上,但是我当时手里钱留着用来买房子所有没用投。最近见面的时候,他说他现在很大部分资产在私募里,不过他不是直接投私募,而是选择投FOF,既有投资国内的,也有投资海外的,他说选FOF比较放心,风险低,相当于有专人来选,比自己选私募靠谱。我之所以买FOF,就是他建议的。

  (FOF这几年兴起,就是因为门槛低,而且省心,对于很多入门级的股权投资者是个很好的选择。)

  他还跟我聊过海外投资的事情,他说“以前投资海外的是傻子,现在不投资海外的是傻子”。因为以前中国经济环境实在是太好了,全球最好,所以投资赚钱的机会遍地都是,美国欧洲都不如中国。但现在全球经济都放缓了,中国也是,所以要分散了,要在海外分配一部分投资了。他投资了一个好望角美国NBA国王队的移民项目,说现在通过EB-5拿美国国籍相对容易。

  我问他现在资产配置的建议,他说现在把三分之一在固定资产上,比如房子,三分之一买国内的理财产品,还有三分之一投资国外,像香港、美国、欧洲等地都可以,这样既有保障,又有希望。投资收益稳定的话,将来也可以早点退休,他计划45岁退休,去加州买块地养老,比北京的房子便宜多了,还是带泳池网球场的那种。

  和A君不一样,他不是很相信亲戚朋友介绍,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听说哪个产品好哪种投资赚钱,但其实是不太懂的,这种道听途说很要命,比如去年有很多上当的人。亲戚朋友介绍的时候都是好意,可是奈何他们自己就不懂,只是觉得好而已。

  B君坚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说,你不能让写代码的去画手绘,你也不能让一个厨子去演话剧,人各有所长。普通老百姓,即便你再是投资专家,也不可能比那些成天钻研的人专业,不要高估自己。他是很多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公司的VIP客户,他会多听专业理财规划师的建议,然后综合做出自己的判断。

  B君上学是据说就是个学霸,投资上仍然很好学,虽然钱交给机构打理了,但他自己还是比较喜欢了解最新的投资趋势,因为了解的越多,做出的判断就越准确,不是光听别人说怎样怎样。每次有知名专家的演讲或者讲座啥的,他也都会去听,而且很快就运用到自己的投资实践中。他说他好多投资理念都是这么学来的,今年4月份的时候,他还特地跑去昆明看肯尼迪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就跟许多粉丝追明星一样,只不过他的追星对象都是一些知名企业家或者投资大师。

  

  C君不算是我直接认识的朋友,所以为了回答你这个问题,我特意问了一下我的同事,让他问问他哥,都有什么投资。他给我的回复是这样的:C君在工作的前十年就是存款,一般是存定期。后来钱越赚越多了,积蓄也越来越多了,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买房。在北京以及老家县城都有多处房产,其中在北京的房子买的早,现在增值非常高,所以C君基本给朋友推荐投资的话,首选都是房子。

银行理财及存款。银行有很多风险很低的理财产品(之前有的还保本),这是C君的另一个主要投资方式。

民间借贷。C君在老家往外借了很多钱,少说也有一两百万,这块儿C君没具体说,也不好细问。但是以我老家的经验,民间借贷利息是很高的,20个点算是亲情价了。严格上说,也许这个不算是投资,可能不具备参考价值,姑且放在这。

  除了这三类投资方式,还有一些保险,估计是被保险销售烦的才会买。

  说完上面的三个朋友,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当然是B君(当然我最了解的也是他),如果是回答题主的问题,虽然三个人都各有特点,但我还是推荐参考B的方式,这是未来的趋势。对于有能力赚到百万年薪的人来说,这几点可以参考:

  1、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选好的机构和好的产品。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年薪百万的人都很忙的,没有那么多时间自己去研究那么多数据。不去研究的话,盲目投资?那你的年薪百万是大风刮来的吗?

  2、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即便这棵树再结实。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是大树总有倒的时候,而且什么时候倒你不知道。别在大树倒下的时候站在它下面,会死的很惨。投资也是,你觉得股市好,可以,但别都投了股市;你觉得信托好,可以,但留点钱投别的;你看好中国经济,没问题,但是不是也在新兴市场投一些?即便像A这样,家族身价上亿的,企业近几年也遭遇问题,只能考虑转移分散投资来避免资产缩水。

  3、多学习,别固守自己习惯的投资方式。这里不是建议大家勇敢尝试新的、自己不熟悉的投资领域,但世界在日新月异,投资领域同样如此,5年前投资P2P的人还很少,现在P2P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你跟不上趋势,损失的就是金钱。了解一下身边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在投资什么,经常交流一下是不会错的。

  除了上面说的,我还有一个题外的体会,在我身边大多数年薪百万的人都是中年了,这几个还算是相对年轻的,说起来年薪百万感觉挺牛的,但实际上呢?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其实都不小。他们的危机感还是很强的,基本上都会提到压力、精力不够,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也不都是万达的(开个小玩笑),但有了足够的钱,能让这种焦虑缓解不少,也能让他们早日卸下负担,活一下自己。当然年薪百万压力大,我们这样几十万的就更大了,革命还未成功,大家一起努力吧。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启发!

转载请注明来自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券商是什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