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是非非大是大非物是人非谁是谁非口是心非一是是非非 白话释义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朝代春秋 作者荀子 出处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翻译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这叫做有智慧二大是大非。
2、1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2今是昨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3说是道非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4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5言是人非指言论无可非议。
3、惹是生非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惹是招非引起麻烦之事说是道非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似是而非似像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是是非非是是第一个“是”表示肯定,第二个“是”指正确的东西把对的认。
4、什么是什么非的成语口是心非谁是谁非似是而非物是人非大是大非1口是心非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出自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5、1 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含贬义,与“言不由衷”“口不应心”等为近义词,与“心口合一”“表里如一”等为反义词2 谁是谁非犹言谁对谁错出自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用作定语状语,与“是。
6、1独是独非指不采纳众议,是与非自己说了算,独断专行2大是大非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3覆是为非是正确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翻过来当成错误的4复是为非是正确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翻过来当成错误的5改是成非是正确的,对的。
7、口是心非,物是人非,似是而非,是是非非。
8、似是而非_成语解释 拼音sì shì ér fēi 释义似象是对非不对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出处庄子·山木“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例句于是。
9、口是心非 该成语的意思是说的不是一回事,内心想的却是另一回事,表里不一常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语与行动之间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详细解释 1 成语构成这个成语由“口是”和“心非”两部分组成“口是”表示嘴上说的,“心非”则表示内心所想的并非如此两者结合,形成了这个表达表里不。
10、是和非的成语 口是心非是非曲直似是而非谁是谁非物是人非是非分明是是非非大是大非明辨是非是非自有公论颠倒是非搬弄是非是非得失研核是非是非不分言是人非是非只为多开口悬断是非折衷是非人我是非独是独非国是日非今是昨非是非之心,人皆。
11、2 口是心非形容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表面上答应了,实际上并不愿意或打算这么做3 谁是谁非指的是辨不清谁对谁错,常用来表示对事情的是非难以判断4 似贺雀是而非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表面上看似赞同,实际上却暗中阻挠5 物是人非形容环境或景物依旧,但人已不再,常用。
12、这个成语出自宋朝李清照的武陵春词,她通过此成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变化时的无奈与悲伤“今是昨非”意味着现在的是正确的,而过去的是错误的这个成语来自晋朝陶潜的归去来辞,陶潜在此文中表达了自己对过去错误的认识,并庆幸自己及时醒悟,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13、一个“是”中间一个人一个”非”成语是“大是大非”中间的“人”应该是小的,突出“是”与“非”两个大字,所以是“大是大非”释 义正确非错误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出 处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用。
14、此外,“大是大非”等成语,则更侧重于表达重大的原则性问题,强调在关键时刻要坚守立场,不可含糊而“今是昨非”“古是今非”等,则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反映了时代变迁与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些成语不仅富有哲理,而且语言精炼,是汉语宝库中的瑰宝它们既可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也可在日常生活中。
15、面目全非,口是心非,想入非非,无事生非,啼笑皆非,文过饰非,拒谏饰非,谁是谁非,物是人非,似是而非,是是非非,大是大非,痛改前非,明辨是非,无可厚非,颠倒是非,搬弄是非,研核是非,言是人非,悬断是非,折衷是非,伯玉知非,国是日非,人我是非,止暴禁非,面从腹非,独是独非,今是昨非,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什么是什么非成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